艺术喵喵

艺术喵喵是一档文化综合类播客节目。我们畅谈有趣的文艺生态,分享涨姿势的文化见闻。除了天马行空的闲聊,话题也会涉及艺术、文学、电影、戏剧等文艺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名微信公众号:艺术喵喵。

Listen on:

  • Apple Podcasts
  • Podbean App
  • Spotify
  • Amazon Music
  • iHeartRadio
  • PlayerFM
  • Samsung
  • Podchaser

Episodes

Monday Feb 12, 2024

顺祝听友们新春快乐!我们下期见啦。:)

Thursday Nov 30, 2023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就来到了第二季的最后一期。还记得年初第一期的时候,我们略带苦闷地聊了文科生在硅谷生活的不如意。经由这一年来的探索,我们的硅谷生活是否有了些许进步和改变?节目播出时已近年末,又恰逢感恩节,于是我们想趁着这个机会梳理一下我们这一年的文艺实践,怀着感恩的心情重温今年被文艺治愈的那些瞬间。
 
这一期闲聊涵盖了我们这一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梦梦在亲密关系上的重大进展、旅行中那些奇妙的瞬间和回程后仍不断滋养我们的灵感、业余时间对新爱好的尝试和探索、对硅谷演出展览资源的持续努力挖掘,还有和新老朋友们在不同联结中产生的宝贵精神共鸣——我们一边聊一边觉得又一次从中获得了治愈。如果说我们第一期的基调是有些怨气的,那过去这一年真的让我们多了很多满足和感恩。我们也很想把这种治愈的情绪传递给我们的听友们,希望大家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拥有相似的美好体验。
 
特别喜欢梦梦在节目最后的总结祝福: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除了文艺生活之外,能够骑行看更多的风景,能够爬更高的山,能够从更高的雪山上滑下来,能够欣赏大自然,在星空下许愿,也能够在美术馆音乐厅寻找到所有的灵感,能够在大草坪上唱歌,能够舞动自己的快乐。
 
期待明年再见!
 
【本期主播】
梦梦 - 硅谷用户体验设计师,青年写手
菲菲 - 硅谷本地化项目经理,票友译者
 
【本期剧透】
01:39 志同道合的亲密关系,开始于通过读书话题脱颖而出的男嘉宾
03:35 被自然征服的奇妙体验:同车赛跑的兔子、牧羊的金毛犬,和拦路的牛
06:39 东京和大阪的牛郎审美差异竟是这样
08:00 温哥华公园骑行带来了本年度最强多巴胺
09:24 旅行的重大收获就是把旅途中的发现和灵感带回日常生活
12:29 通过旅行洗刷了对湾区三俗之一滑雪的刻板印象
16:37 治愈来源于松弛感,也可以从放低对文艺生活的严苛要求开始
19:12 这一年来我们一起玩了好多文艺:吉他、跳舞、去Roxie看电影……
23:01 自从找到了小群体,文艺青年在硅谷不再觉得尴尬
25:30 今年硅谷的演唱会、音乐会、音乐剧这些现场演出让我们大饱眼福!
33:45 但美术馆的表现却让人失望
39:34 旧朋新友的美妙联结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艺术喵喵(id:yishumiaomiao)
如果想要加入讨论,欢迎发送邮件至 yishumiaomiao@gmail.com

我就发个疯,怎么了?

Thursday Sep 28, 2023

Thursday Sep 28, 2023

从《怒呛人生》到《黑暗荣耀》,今年的东亚人都太“疯”啦!作为两个脑洞很大、胆子较小的发疯理论型选手,这次也迫不及待想和大家聊聊发疯。
有的时候,发疯就是天马行空,你问天,我怼地;有的时候,发疯是情绪疏导,疯狂的释放才能让我们回归庸俗的正常。你说发疯又无法解决一切问题,那为什么要发疯?我说既然发疯不是生活的解药,那发个疯又怎么了?
我们这一代的东亚人,似乎已经有所觉醒——与其内耗自己,不如霍霍他人。可是在荒谬的现实面前,对着仇人拉泡屎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成为“歇斯底里的疯女人”也不能真的让他人对自己敬畏三分。但多多少少,我们还是会在无法完全被打破的秩序里“作妖”:发疯不是生活的解药,但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尼采说:“世界是座巨大的精神病院。”而我们梦想中的世界,就是一座自己开设的精神病院,里面住满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疯狂大哭,疯狂大笑。
【本期主播】梦梦 - 硅谷用户体验设计师,青年写手菲菲 - 硅谷本地化项目经理,票友译者
【本期剧透】0:50 我发过最大的疯,是吵架的时候突然给我妈磕响头2:51 我们活的实在是,又疯又克制4:41 我们用嘴炮上的疯,来捍卫自己的价值观6:30 你怎么也有这么“疯”的脑洞?哈哈哈哈哈!9:09 与其内耗,不如发疯10:21 用发疯来对抗抑郁,让所受压迫被人看到12:22 当东亚人打破“温良恭俭让”的刻板印象,开始发疯13:51 你是否也羡慕过能够发疯的人?15:39 我梦想开自己的精神病院,里面住满志同道合的好朋友16:33 很多时候,坚持自我已经是一种发疯了16:38 发疯文学就是你问天,我回地17:17 现实中发不来疯,却在文艺作品里想象发疯20:56 在荒谬的现实面前,你也只有发疯23:07 我们就是在尝试打破秩序,又在无法被完全打破的秩序里“作妖”23:29 《狂人日记》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文发疯文学(吗?)25:38 如果问题都能通过对着仇人拉屎解决,那就太好了27:33 东亚人发疯在霍霍自己,白人发疯在霍霍别人29:24 怎么疯角色都是女性?30:11 能否为“歇斯底里的女性”去污名化?从“荡妇”到“阁楼上的疯女人”32:25 现实中女性的压迫没有变少,只是文艺作品里的口号喊得更响了而已 
【本期书影】小说,赵南柱《82年的金智英》(亦有同名改编电影)小说,韩江《素食者》电视剧《怒呛人生》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电视剧《黑暗荣耀》电视剧《傲骨之战》小说,鲁迅《狂人日记》电视剧《白莲花度假村》哲学论著,福柯《疯癫和文明》小说,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电影《芭比》哲学论著,韩秉哲《妥协社会》
【互动方式】微信公众号:艺术喵喵(id:yishumiaomiao)如果想要加入讨论,欢迎发送邮件至 yishumiaomiao@gmail.com
 

终究悲哀的外国人

Thursday Jul 27, 2023

Thursday Jul 27, 2023

你可曾被美国人夸你的英语真好?你可曾被长辈教导要“努力融入美国文化”,却发现交白人 token friends 真的是没什么必要?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心怀世界,却在真正奔赴美国留学、工作后,才明白”世界公民“终究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当我们面对着自我中文的退化、陷入中英夹杂的自我批判;当我们在职场上听美国人畅谈他国流行文化,却只能露出无奈的职业假笑;当我们一边吸收与接纳亚裔文化,却发现无法与亚裔困境做到真正的共情……我们深知,我们终究是悲哀的世界流民,拥抱着多文化语境,却始终带着乡愁行走,头顶挥之不去的乌云是我们注定的异乡性。
 
这期播客像是我们回溯自己过往十年的成长史。从北美留学生到北美打工人,我们历经许多孤独与悲哀,却也逐渐学会释怀,逐渐习惯并接纳了自己异乡客的身份。就像村上春树说的——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Stranger),我们迟早都将在若明若暗的地带被无言的‘自明性’所背叛和抛弃”——我们的人生之旅将永远背负这“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本期主播】
梦梦 - 硅谷用户体验设计师,青年写手
菲菲 - 硅谷本地化项目经理,票友译者
 
【本期剧透】
03:13 可能每个留学生,都有人在异乡的emo时刻
07:19 我们文科生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真是能用的方法全用上了
10:32 身为外国人的难处:艺术家李爽的”Marry me for Chinese citizenship”
12:31 “你来自哪里??(Where are you from?)”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16:35 交几个白人token friends?真的大可不必
21:35 我们小时候看葫芦娃,美国人小时候看芝麻街
22:05 即使听得懂美国同事说的每一个词,依然不知道他们在说哪一个美国明星
24:09 你是否也经常被美国人夸“你英语真好”?
28:01 咱老中人写英语,总是从句套从句
29:58 村上春树的小妙招:三个想表达好外语的小方法
31:16 我们不光是亚裔,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国人
36:35 和美国人的small talk,更放大了我们文化上的异乡性
41:41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心怀世界,却成为了狭义的精英主义的“世界公民”
43:49 我们不仅在美国是异乡客,回到故土也是另一种异乡客
45:27 也有在外的老中人试图掩藏自己老中人的族群身份
52:59 和外国人吃饭的痛点:我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文化
54:22 和美国人吃粤式早茶,对方觉得最好吃的是葡式蛋挞
 
【本期书影音】
李爽,艺术作品”Marry me for Chinese citizenship”
电影《疯狂元素城》(Elemental)
村上春树,《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R.F.Kuang, “Yellowface”
白先勇,《纽约客》
深度思维:项飙+淡豹+刘梦霏的30堂人生意义课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艺术喵喵(id:yishumiaomiao)
如果想要加入讨论,欢迎发送邮件至 yishumiaomiao@gmail.com

Thursday Jun 29, 2023

继上一期的母亲节献礼之后,这个月我们又相应推出了父亲节的特制大礼。这份礼物不那么温馨甜蜜,而是有一丝辛辣,因为我们要聊一个对爸爸们来说有点烫嘴的话题,对亲爹进行反向说教,宣讲女性主义。
 
对于我们来说,和爸爸交流女性主义既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又是我们需要承认的某种特权,同时似乎也落入了渴望上位者认可的局限。而父亲这一角色也是多维度的——他们既是我们每个家庭单位中的父权代言人,是宏大的父权魔爪伸向我们每个女儿的关键一环;但他们的另一个面向,又是我们至亲的亲人,是和我们有着深厚情感联结的个体。种种这些,都让这场父女谈话既复杂微妙,又意义重大。毕竟作为女儿的我们,可能是向爸爸们布道女性主义的最佳人选了。
 
我们从回顾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父母的相处方式开始,重新发现那些日常中的父权。即便是我们这种幸运的、看似温馨平等的家庭氛围表象下,仍旧潜藏着无数土壤细流的父权根脉,以一种有迷惑性的善意形态渗透在家庭成员之间,作用在养育女儿的方式上,使之往往落入两种极端:不是当作娇滴滴的小公主,就是视为去女性化的假小子。在这些反思之上,我们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接连放出一串“大逆不道”的言论,从“婚礼表演秀”批判到“养育之恩”,继而一一驳斥了爸爸们抵触女权的一系列典型思维窠臼。
 
之后我们真的会把这些批判的语言武器放到和爸爸的聊天中去吗?抑或是让爸爸们从爱女之心出发,激发出更普遍的对女性的共情?在方法论方面我们也没有结论。或许每一对父女间的谈话都会有不同的语言和切入点,而发起这场谈话是一切的起点。即便最终我们不得不接受上一辈的父亲难以改变的现实,我们也还是希望我们这一代的年轻爸爸们能够有机会成为女性主义者父亲,去和自己的孩子聊一场女权的天。
 
【本期主播】
梦梦 - 硅谷用户体验设计师,青年写手
菲菲 - 硅谷本地化项目经理,票友译者
 
【本期剧透】
01:09 我们为什么想要和爸爸交流女性主义?
02:50 爸爸既是父权制的符号,又是和我们有深厚感情的亲人
03:01 我们父母的相处看似足够平等,实际也被攥在父权的魔爪中
14:09 妈妈更像是父女关系中的进谏者
17:58 父女关系中两只分裂的“掌”:掌上明珠 vs 巴掌底下出才女
26:28 两种男权爸爸:我的女儿是小公主 vs 女孩当男孩养
33:32 婚礼是一场大型父权表演秀
40:50 来自亲爹的爹味沟通
41:57 向爸爸解释女性主义的方法论
49:02 女儿是向爸爸布道女性主义的最佳人选
52:03 爸爸抵触女性主义的经典言论一览
58:40 表达亲密情感时也无法放低爹的姿态,也是爸爸们的枷锁
01:02:07 感化上一代的爸爸或许太难,但来者犹可追
 
【本期书影】
《长恨歌》,王安忆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约翰·格雷
《家》,巴金
近几年的现象级电视剧们:《都挺好》《欢乐颂》《漫长的季节》 
电影《摔跤吧!爸爸》
《给女儿的一封信》,刘墉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艺术喵喵(id:yishumiaomiao)
如果想要加入讨论,欢迎发送邮件至 yishumiaomiao@gmail.com

©️艺术喵喵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Podcast Powered By Podbean

Version: 20240320